加入我们 成就梦想
行业动态
加快海外布局 工程机械行业寻求突围
浏览:9259次    时间:2012年12月11日
     过去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去年以来,持续多年高涨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降温,工程机械行业增速急剧下滑。在2009年夏天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达到33%,而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下降到20.5%。在此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集体步入寒冬。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除市场因素外,目前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而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只有“走出去”,提高技术,挖掘市场,才能突破行业瓶颈。
  今年1~10月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运行快报显示,10月份,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
成工业总产值422.63亿元,同比增长-9.19%,环比增长-4.14%;实现销售产值419.73亿元,同比增长-7.74%,环比增长-8.03%。1~10月份,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16.33亿元,同比仅增长1.53%;完成销售产值4922.63亿元,同比仅增长2.5%。
  全行业销售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统计显示,1~10月份
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36.74%;装载机销量同比下降28.54%;推土机销量同比下降29.75%;压路机销量同比下降40.23%;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下降37.61%。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把目前整个行业经济运行概述为:市场需求不足,企稳预期推迟;销量持续回落,存量居于高位;利润大幅下降,成本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居高,资金压力加大;
出口保持增长,权重仍然较小(不到20%);存在企稳迹象,基础很不牢固。
  虽然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低迷,但许多业内人士仍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
  苏子孟表示,从国内方面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正在实现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党的十八大召开,行业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9月同比增长9.9%,出口额为863.5亿美元,制造业PMI指数重回临界点以上,PPI企稳,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了近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进入工程机械行业,前些年行业过热并不是常态。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混凝土机械更是站在世界之巅,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依然面临重大机遇,如内部调整机会、外部并购机会。中国经济高增长依然将继续,行业目前出现的低迷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预计在今年整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后,明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将回升至10%左右。
  苏子孟认为,工程机械行业是朝阳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高,准入难度相对较大,今后市场需求必将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运行也会越来越规范,当前的调整给行业内各重点企业带来难得的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各企业应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要以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为追求,用国际化的视野迎接未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谈及行业当前挑战时,首先讲到的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突出表现是各自主要开发该企业没有的
产品:装载机制造商开发挖掘机,挖掘机制造商开发压路机,而不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约有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比如20吨以上挖掘机使用的液压件,一直被日本川崎一家企业掌握。国内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走出去’,这是行业的整体
趋势。”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中联重科计划在2015年将海外业务比重由目前不到10%提高至30%。无独有偶,柳工副董事长、总裁曾光安近期也表示,面对国内市场的波动,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拓展国际市场。目前柳工出口额占总体收入的24%,公司希望在2015年突破30%,2020年达到50%以上。在三一重工的中期规划中,也提出2015年海外业务要占到30%左右,而此前三一重工的海外销量仅占总量的5%。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壮大,走国际化道路已是必然选择。2011年,中国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初步成果显现。2011年5月,
徐工一举拿下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大单——7.446亿美元的委内瑞拉项目,并且在近期完成了对施维英的控股,实现了中国企业对混凝土机械全球前三强的收购;三一重工在今年年初成功收购普茨迈斯特,实现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世界隐形冠军”的首次收购;中联重科则在并购路上走得更远,2008年收购当时全球排名第3的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后,成功实现融合,在2011年末推出了中国第一台碳纤维泵车,今年8月又在印度建了自己的首个海外基地。
  当前,着眼全球市场,无国界产业转移成为走出寒冬的希望。在全球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
卡特彼勒小松
等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并没有溃不成军,得益于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行业先行者的发展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所有:辽宁抚起特种车辆销售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抚顺经纬网络